首页 > 钱币研究 > 查看正文

清代光绪宝苏局贴合母工艺初探

清代光绪时期铸币由手工铸造改变为机器铸造,由福建船政后学堂监督刑部主事锺大焜提出。他以减轻成本,杜绝私铸私熔等现象为由,在“拟请变法铸钱议”中说到:“用机器鼓铸,铜少而工精,则奸民无力私铸,铜少则不能毁。”他这一提议,显然清廷并没有采纳。光绪十二年六月,醇亲王奕譞等下令:“并请饬下直隶、江苏督抚查明,于机器局内添购机器,制造制钱。”后却因“机器制钱工本过亏,实不合算,定器建厂,需延时日,三年未敢率办”。图1

                         图1醇亲王奕譞奏折文献节选

由于一直未能办成。直到光绪十五年八月,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奏报“至本年二月间厂屋落成,所有机器陆续安设齐备。于四月二十六日开炉试铸”,拉开了机器制钱的帷幕。

机器制钱初期曾尝试过用机制母代替铸造母,也就是贴合母钱。贴合母工艺是一个由翻砂铸币到机制币过渡的母钱制作工艺,最早是宝津局率先使用,是用两枚红铜片经过机器打制出文字,再用铅锡做夹心进行粘合,经过修整穿口和边轮后形成贴合母,也叫打制母,图2,图3。边道,图4。然此工艺宝津局并未大量使用,目前所见宝河局贴合母数量最多,技术也较为娴熟,也是大量运用此工艺的一个钱局。

2宝河局贴合母

3宝河局贴合母

宝苏局也曾引进此贴合母工艺,然就目前所见实物来看,此工艺在宝苏局并没能得到大量运用就被废弃。

光绪通宝宝苏贴合母,直径24mm。珍罕(图片来自《宝苏泉汇》),图4-5。方头通宽光绪试铸子钱,图6。角头短通试铸子钱,图7。角头长通试铸子钱,且均为厚重品,重量达5克,图8。方头通卷尾宝长头苏试铸子钱,图8。方头通降满宝试铸子钱,图10

4贴合母对应子钱直径24mm

5小样版直径20mm

6方头通宽光绪试铸子钱

7角头短通试铸子钱罕见钱体有铸裂

8 角头长通试铸子钱重量达5

9方头通卷尾宝长头苏试铸子钱

      图10方头通降满宝试铸子钱

以上实物可发现以下几点:

1:实物都较罕见。

2:版式稍多,目前所见大约有近十个版式。

3:子钱地章几乎都很平滑,似机制。

4:子钱几乎都有缺陷:铸裂,铸缺等。

5:子钱大多都比较厚重。除有铸缺无法确定总重外,其余所见实物重量均在4.5克左右,甚至达5+。以上部分图片出至网络拍卖品,仅以说明并作致谢。

结合以上几点特征,推测出以下认识:当时宝苏局也想大力发展此母钱制造工艺来降低成本,所以不惜工本进行试铸,可惜由于技术不娴熟,在进行过多次试铸之后发现产品合格率较低,生产成本较大,最终导致此工艺并没有正常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只停留在少量试铸阶段。

                                                                                                               根据张华文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