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钱币研究 > 查看正文

华中币的研究保护和思考

南通史上具有红色代表性银行“华中银行”发行的纸币当今留存不少,甚感在红色金融文化学术研究保护方面存在不足,撰文呼吁以引重视。

一、红色银行——华中银行历史及与江苏南通史缘

1、华中银行历史由来

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形势下,华中解放区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已逐渐连成一片,各解放区内物资交流、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原各解放区发行区域性地方货币,不能适应形势发展。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1944年底成立,以陈穆为首“华中银行筹备小组”。194581日,新四军领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在江苏盱眙县张公埔冶庄(现安徽省天长县张铺镇)召开成立大会,宣布华中银行总行成立。发布《华中银行发行华中币通知》。任命陈穆为华中银行行长,任命徐雪寒和龚意农为副行长。19458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194596日江苏省淮阴(现淮安市)解放,华中银行总行不久迁移江苏淮阴城区,1945111日苏皖边区政府成立后,华中银行成为苏皖边区政府地方银行。

华中银行组织机构是由上而下建立,先总行,后建分行,逐步设立支行、办事处。至19501月止,历时4年多,设立一、二、三、五、六、七等六个分行,1946年下半年又成立华中银行九分行,总计七个分行。

2、华中银行与南通史缘

1945年921日,江海平原---江苏省南通大地上,随着如城(现江苏如皋市区)宣告解放,华中银行第一分行行址设在如城,她在原江淮银行总行和第三支行、第四支行基础上筹建,辖管紫石(现江苏海安)南通两支行和8个办事处。由于国民党挑起内战,解放战争形势骤变,国民党重兵驻守通榆一线,一分行分辖区被迫划为东西两块,因军事战略需要,华中局将原华中一分区分设一、九两个子分区,华中银行一分行改为一、九两分行。分设后一分行行长邓克生,1947年分行长又由谢金声担任,副分行长为余清波。华中银行九分行于19469月底,在江苏省如东掘港胡家园成立,当时分行长由金逊担任,李林担任副分行长。19494月,沙汉任分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南通支行是从194961日起,在华中银行第九分行基础上成立。

3、华中币发行、流通与在南通金融概述

1)、华中币发行与流通

a、发行与流通背景:华中银行建立与发展均处战争年代,金融业务带有战时特点。1945107日按照中共华中局关于货币金融政策决定:“迅速整理抗币,建立价格稳定、信用巩固的统一华中本位币,便于军事政治经济的发展。”禁止法币和伪币在解放区内流通,确立与法币的外汇关系,实现华中币为本位币,确保货币金融斗争胜利。 

b、实施与流通步骤:首先、在各地方抗币与华中币等价流通基础上,各地华中银行向市场投放华中币,增加在市场上的流通数量。收回地方抗币只进不出,逐步减少市面上地方抗币数量。其二、建立华中币本位制。限期1945年10月前,一切物价、账册、契据以华中币为计算单位。其三、收回各地方抗币和流通券,统一使用华中币。新解放城市为排除伪币与调剂市场筹码而曾暂准公私商店发行流通券,1946年4月5日起一律禁止流通,限在6月底前由原发行商号收兑完毕。特别为了群众利益不受损失,19464月至6月收回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发行盐阜等八种老抗币计132576610.28元。华中币流通在人口约三千万华中境内解放区,促进生产和金融贸易发展。

c、华中币发行总量:从19458月建行至19494月南京解放为止,华中纸币发行总量3079.1亿元。其中

1945年8月——1946630     净发行   18.6亿元

1947年                                                            净发行   24.2亿元

1948年                                                            净发行   1064亿元

 1949年1月——4              净发行  1972.3亿元

d、华中币发行面额和版别:从伍角到伍仟圆共有13种面值、57种版别纸币(不包括未发行币、本票和样票)。见流通纸币统计表:

版别没有统一标准 ,仅以常规方式统计,并说明两点:第一、华中币印制时间与银行成立时间出现错位现象。1945年8月华中银行成立,币面是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主要是战争环境和印制条件限制原因造成,其有两个品种,一个是“民国33年华中币拾圆”纸币,印制时利用没有制作好的半成品拾圆模版,正面已刻“民国33年”无法改动基础上,将行名部位改刻“华中银行”铜凹版,背面使用胶印版,改用华中银行英文行名胶版印制,故而成为现有发行纸币。(注:号码分大、小字型);另外一个是利用已印好未发行民国33年“江淮银行”伍拾圆券纸币,在其币行名加盖黑线和黑色“华中银行”字样纸币发行。(附图1至4)

                                               (图1和图2、民国33年拾圆正背面图)

                                           (图3和图4民国33年加盖华中银行伍拾正背面图)

第二、因时制宜、就地取材,印制华中币特色黄布纹纸币。其币以麦柴杆子、特殊辅助材料和添加剂,经过打浆后,在细布上,滤水、压平、烘干、磨光和撕下等工艺后,检验合格送印纱厂印制币。主要是民国34年伍圆、民国35年伍拾圆、贰百圆、民国38年伍仟圆等(附图58)。

(图5至图8黄布纹纸民国34年伍圆、民国35年伍拾、贰百圆和民国38年伍仟圆正面图)

总之,货币发行量逐年扩大,面额逐年增大。反映解放战争规模扩大,物资消耗巨大迅速扩展,新的解放区面积不断扩大,以及国统区长期通货膨胀,物价暴涨,华中银行通过市场调节和金融手段干涉,1948年至1949年初,在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中,凡在国民党统治区域的人民群众生活资料无法自给,灾荒严重,通货膨胀,广大民众对法币和金圆券失去信心,这期间华中银行发行金融货币起到稳定市场需要,加之实行物资行政管理,配套政策相结合,采取大众物资管制,凭票供给制等各种措施合理到位(附:公草证图9)。这样说明红色金融华中银行货币发行政策顺应时代社会需要,才是革命取得成功道理。

2)华中银行在江苏南通金融概述

华中银行一分行在江苏如城镇成立初期,发行华中币,主要有壹圆、贰圆、伍圆几种,由于有雄厚物质(粮食、棉、布等)以及黄金、“外汇”作储备(共约占80%),币值稳定,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并乐于使用。19462月,国民党破坏双十协定,不断向解放区进攻。同年4月,华中局发出《排法排银的通知》,解放区开始禁止法币流入。国民党军队在对一、九分区大举进攻下,19467月后新四军北撤,国民党反动派对使用华中币者进行残酷迫害,威胁华中币的流通。华中币阵地被压缩到沿海一带,1947年春季,华中九分区只有少数乡流通华中币。1947年夏秋开始,解放战争形势开始好转,九分区华中币大量南流,至1948年夏初,华中九分区的绝大部分地区恢复使用华中币。194922日南通全境解放,华中银行九分行随军入城,接管了属于官僚资本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出布告:“华中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华中解放区之合法通货,今后所有一切货物买卖一律须以华中币为本位币计算物价。” 194961日,中国人民银行南通支行成立后,人民币成为本位币,华中币逐步退出而被取代。

总之,19458月至19495月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华中币的发行,经历艰难曲折的斗争。主要开展“四项斗争”,即是与法币、伪币、假币和金银黑市等四种斗争,确保华中币币值稳定,如1946年年底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九分区,华中币阵地进一步缩小,物价波动,华中币始终与市场物资供求关系结合,币值相对稳定,法币绝非可比。在政策和制度管理上,做好货币统一和兑换工作,确保存款和贷款工作;强化汇兑业务,内部大额结算使用本票,例如19495月华中银行九分行发行过五千万元本票,是无息即期票据,限市区流通。(附:黄布纹纸面额伍万圆本票、图10)、严格管理银钱业管理和代理业务。华中银行在华中九分区根据地深得当地人民群众金融信誉,为当时根据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不可低估贡献。

(图910公草证和黄布纹纸“南通”伍万圆本票正面图)

二、“研究保护”深邃思考

华中银行是红色金融在中国革命史取得胜利成功实践典范,为社会主义新中国货币人民币诞生奠定基础,在南通史册上留下宝贵红色金融文化遗产。以此撰文,筑牢时代记忆,凝聚奋进力量,呼吁社会动员起来,保护红色金融文化遗产,推动研究红色金融传承庚续,提出思考如下:

一、建立红色金融文化基地。目前在民界自发零散保护基础上,全力提升政府与民间相互兼合、主次搭配,建立起红色金融收藏馆、以及相关专业资料档案馆,并对革命历史重大遗址竖立永久标志。红色金融文化“实物”遗产,随着时光变迁,长期存在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许多红色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在人们面前,应该引起重视,要以保护历史古迹标准,推动政府与民间共同保护和维修。前些年,南通红色文化建设虽有长足进步,如江苏省如皋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但与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还是不够,特别与“南通近代第一城”名誉不相符。尤其在红色金融文化建设方面,没有相应的红色金融文化纪念馆或收藏馆,例如南通代表性的“江淮银行”和“华中银行”等红色货币,没有成立收藏研究馆或资料档案室,还没有看见竖立江淮银行苏中分行或19495月华中银行九分行入城办公所在地旧址标志。因此,建议对本地红色金融文化遗产进行登记保护,完善管理制度,根据财政条件,尽快建立红色金融宣传基地。

二、完善红色金融宣传机制。社会进步,必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现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多元化”格局,社会掀起对红色教育、红色收藏、红色旅游和摄影等新生活热潮,这即可带动红色产业文化发展,还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如果有了红色金融基地,满足当地人民红色教育学习需求、还可满足人们红色收藏休闲乐趣、更能满足红色旅游外出旅游“打卡”与摄影需要。因此,作为各地金融管理机构应该履行职责。例如借助收藏红色货币收藏活动,扩大文化教育界、收藏协会等各类民间收藏团体联系,拓展引导收藏理念,形成相互交流机制。同时,红色金融文化走进学校、走进社区百姓家庭,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结合实际情况,在组织开展政治系列教育中,如党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等,还可以适当组织参观革命博物馆和红色遗址,突出宣讲以李淑仪等为代表南通革命烈士,通过先辈留下红色纸币或者其它宝贵遗物,追忆起在红色金融发展史上无数先辈的光辉形象,感悟到革命前辈筚路蓝缕发展壮大红色金融的事迹,激励我们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三、拓展红色金融探研力度。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坚持以社会时代为主线,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红色金融文化,制定各时期红色金融文化学术课题,挖掘红色金融文化理论资源,系统归纳历史经验。例如“中国革命取得新民主主义成功,红色金融作用是什么?”、“在新时代下怎样发挥金融经济作用?”和“推动数字人民币如何尽快融入现实普通民众生活中去?”等课题。总而言之,追溯红色金融峥嵘岁月,汲取奋斗的力量,确保金融学术正确发展方向,发挥金融学术研究前瞻性、现实性和服务性等作用,让新时代中国式社会主义金融学术创新研究,走进世界金融学术研究最前沿。

 

                                                        根据曹俊义《南通钱币》2023年第2期文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