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上铸文字及符号历史已久,先秦时期货币已有在各种刀币上铸有的地名、唐代开元各种各样的背月、会昌开元的地名、再往后五代十国具有代表性的周元通宝、两宋时期的货币也都能看到文字符号铸造于钱体之上,有的是记值,有的是地名,还有的是炉号等一些其他的作用,不尽相同。
清朝光绪年宝源、宝泉两局铸有背“宇宙日列往来”六字千字文系列,宝津,宝河,宝直等铸钱局也均有文字或者符号的印记。光绪宝泉局背“来往”见图1图2。
图1光绪宝泉局背来往正面
图2光绪宝泉局背来往背面
光绪年间奏折及文献中可见,当时私熔、私铸、私收成风 , 货币流通不畅 , 市场钱荒日益加重 , 金融有日渐崩溃之势。监察机关查出官局户部宝泉局炉头(即铸币厂实际负责人)“为省工费,将上次发出之制钱,仍收买入局,至下次復行发出,如此周转,並不多铸新钱,又将所领铜觔(斤),喑中私售,即以所获赢利,为收买之资。故钱之来源既少,而又不得流通。…”~《中国近代史货币资料》 ,政府为了应对此种私收制钱,钱荒问题再次发生,就采用了户部尚书麟书的建议,用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 寒来暑往”这种妇孺皆知的文字,采取一种不按正常排序列的抽选方式。按季或按卯来排列铸钱时加密用的汉字。这样最大限度的预防户部铸钱局炉头们提前知道已选好的汉字而铸造钱币,避免舞弊的发生。另一方面可追查溯源,当铸造厂将钱币铸造完成,收缴归笼钱局后,可依照识记追查铸造厂偷工减料的行为或者质量不过关而追责。后各钱局纷纷效仿,就出现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字符号炉记。
宝苏局目前发现的炉记有一二十种,《宝苏泉汇》中楷书系列记载发现的炉记有:光、江、平、廿(一说为共)、礻卢(待考)见图3-图7。以上文字均发现于满文面穿上地章阴刻文字,穿下发现的阴刻文字只有“一”,见图8。因没有关于宝苏局炉记的任何资料记载,所以目前暂未找到这些文字炉记有何相关联的地方,其中“江”和“平”被认为“平江府”为苏州铸造,见图3。此钱直径较大,整体砂性状态,极少见。笔者认为这些文字炉记可能是连接成一段词或者一句话。宝苏局还出现有:穿上阴星,穿下阴星,穿上下阴星,见图9-图11。穿下左粗横,见图12。穿上日,见图13。单点通系列发现有穿上竖,穿下竖,穿上仰月。方头通系列发现有穿下竖,见图14-图16。
图3光绪宝苏楷书背“江”母胚
图4光绪宝苏楷书背“平”试样
图5光绪宝苏楷书背“光”试样局部
此钱直径硕大,异于常品,虽未精加工,但整体工艺非行用钱可比,常州芮峰藏。
图6-1光绪宝苏楷书背“礻卢?”正平面
图6-1光绪宝苏楷书背“礻卢?”正平面
图7光绪宝苏楷书背“廿”局部
此炉记笔者更倾向于为“共”字,阴刻文字本身就较阳文难铸造,因在多枚炉记上发现第二横稍长,下边的两点若隐若现,还需更多实物印证。
图8光绪宝苏楷书背“一”
图9光绪宝苏楷书背穿上阴刻星
图10光绪宝苏楷书背穿下阴刻星
图11光绪宝苏楷书背穿上下阴刻星试样
图12光绪宝苏楷书背穿下左粗横
图13光绪宝苏楷书背上日
图14光绪宝苏单点通背穿上仰月
图15光绪宝苏单点通背穿上“/”
根据张华文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