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钱币研究 > 查看正文

清荣禄墓出土小银锭研究

1966年冬,清末重臣荣禄墓被发掘,出土小银锭31枚。这批银锭数量较多,形制相近,制作较精细,可能是清宫内务府制作的小银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荣禄墓出土文物及银锭
荣禄生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4月6日,字仲华,号略园,满洲正白旗人。历任工部员外郎、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西安将军、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辛酉政变后,深得慈禧太后赏识和信任。据《清史稿》载:“荣禄久直内廷,得太后信仗。眷顾之隆,一时无比。事无钜细,常待一言决焉。” 光绪二十九年(1903)4月11日卒,赠太傅,谥文忠,可谓生荣死贵。

荣禄墓位于北京市朝阳门外高碑店乡西花营村荣氏家族墓地内,占地30余亩,四周围墙,南墙中间开有一门。荣禄墓内一椁四棺,系荣禄与妻、妾四人合葬墓。棺内随葬金、银、玉器等计148件套。其中,金器有金葫芦、金叶、镯、戒指、簪、耳环、指甲套和金锭等;银器有戒指、镯、指甲套、扁簪及银元宝等;玉器有烟壶、坠、佩饰、扳指、翎管、带钩、戒指等,还有朝珠、西洋表等贵重物品。出土的31枚银元宝均为小银锭,重量较轻,总重约合清代27两,收藏于首都博物馆。

这些小银锭,船形,两端起翅,底部略平,锭底及附近密布小蜂窝,是银锭浇铸过程中快速释放氧气所致。银锭面较平,部分银锭面部有圆形戳记,个别银锭中心有方形凹坑。器身较完整,表层覆盖黑色或灰色锈蚀,锈层较薄,隐隐露出银锭本体珠光宝气。

从银锭尺寸、重量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I型,23枚。尺寸、重量较大,锭面均有圆形戳记。长度为27-29毫米、宽16-18毫米、高22-25毫米,长、宽变化较小,仅高度因双翅不同略有差异,应该是用相同或相近的模具浇铸而成的。制作较为精细,器身规整,底部较平,且有修整痕迹。重量33.8-34.2克之间,变化幅度也较小。按清代衡制,京平每两约为35.01克,该型银锭重约34克,属于一两型小银锭。圆形戳记较深,皆在锭面中部,内容为寿字,以寿字为多。

      

型,8枚。该型银锭数量较少,形制与I型小银锭相近,但器形较小。银锭长度22-25毫米,多在22-23毫米之间;宽13-18毫米,多为14毫米;高15-18毫米。尺寸略小于前者。重量较为接近,重17-17.4克,约为I型小银锭重量之半,应是五钱型银锭。铸造较为粗糙,尺寸差异较大,底部略有不平,部分银锭底部或四周有流银。锭面较小,未发现圆形戳记。

小银锭来源及用途
荣禄墓出土小银锭仅一两、五钱两种,形制统一,同型银锭重量较为接近。这些银锭重量较小,按相同规格制成,且有吉语戳记,显然不是流通货币,而是用作赏赐、馈赠的礼品。这些银锭出土于荣禄墓,推测是清宫制作的小银锞。

清代,宫廷有铸造金、银锞子的惯例,用于奖励军功或赏赐大臣等。如,乾隆五十八(1793)年正月,内务府造办处奉旨做“银宝七十分,银钱一百个,一两重银锞二百个,五钱重银锞三百个,三钱重银锞五百个,一钱重银锞一千个,内俊锞一百个”。造办处所铸银锞有一钱、三钱、五钱、一两等类别,重量越小数量越多。内务府铸造的小银锞通常打上戳记。如,乾隆五十七年(1792)三月二十九日铸造的“三钱重银铸锞五百个,重一百五十两,于(乾隆)五十八年二月二十日打过戳记讫” 。内务府档案中并未记录戳记内容,从故宫现存银锞实物看,戳记内容应是“福”“禄”“寿”“喜”等吉语。内务府造办处铸造的小银锞,主要用于赏赐或馈赠,相关文献记载较多。如乾隆四十八年(1783),乾隆帝对“至热河遣回者八十八人,每人赏给一两银锞”。嘉庆九年(1804),嘉庆帝为奖励军功,以“一两重银牌一百面,一两重银锞一百个,五钱重银锞二百个,并交德楞泰查明兵勇内出力者,酌量赏给”。光绪元年(1875),上谕:“连日豫备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车辆,并御营车辆,及豫备关防营内廷主位公主车辆之各项官员兵丁等,着每员名各赏给一两军银锞一个。由广储司给发”。由此,至迟从乾隆朝开始,清廷就有赏赐小金、银锞的习惯,通常是赏赐内廷大臣,或皇帝身边的随从,或奖励军功等。此外,宫廷中将小银锞子用作押岁的礼品。《清稗类钞》记载,“除夕之晨,孝钦徧礼神佛祖宗。礼毕,入宫者络绎不绝,计有孝钦之嗣女固伦公主,醇王、恭王、庆王之福晋,洵、涛二贝勒之夫人,又有非近支而先世得有封号者及满洲大员之妻女……各赏红缎平金荷包一个,中装小银锞一锭,以押岁”。这些银锭重量较轻,有些还装在福字荷包内,是一种荣誉而非物质奖励。荣禄墓随葬小银锭应是皇家赏赐的小银锞。

首先,荣禄作为慈禧太后近臣,位高权重,得到赏赐的机会较多,赐给内务府制作小银锞在情理之中。其次,荣禄墓出土小银锭形制、重量一致,制作较为精美,有些底部经修整平整与故宫藏光绪时期内务府制作的小银锭形似,且二者时间相近。再次,锭面加盖“福”“寿”字戳记,与内务府造办处小银课常用吉语戳记相同。故该墓出土小银锭(尤其是一两型)当是清宫造办处制作的小银锞。

近年,拍卖市场也有与荣禄墓所出类似的小银锭。如2020-2021年间,中国嘉德拍卖清代一两型银锭,制作较为精细,锭面有“福”“寿”“喜”字等圆形吉语戳记。这些小银锭形制、重量、戳记与荣禄墓一两银键相近,可能是清宫内务府制作的银锞,也可能是京城民间银炉等仿制的小银锭。

荣禄墓随葬小银锭的原因
   清代,银锭是贵金属货币,皇亲国戚、高级官吏等墓葬有随葬银锭的习俗。如,1962年北京市密云董各庄发现清代墓葬,文物工作队发掘和清理乾隆帝长子永璜、三子永璋和五子永琪等墓葬,出土了墓志、金银、玉、瓷器等文物200余件,其中有银锭5枚,即十两砝码锭2枚、十两马蹄银1枚、五两腰锭1枚、一两银锭1枚。

荣禄是清末重臣,随葬大量珍贵的金、银、玉器等,其中有清代衡制十两重“标金”金条8枚,实测重量总计2906克。荣禄地位较高,家资丰厚,具备随葬银锭需求和经济条件。

荣禄墓之所以随葬小银锭,而不是京城常用的五两松江银或十两、五十两马蹄银,与小银锭是宫廷赏赐品有关。该墓随葬器物中,还有皇家赏赐品,如金葫芦。该器葫芦形,寓意福、禄之意;器身刻有“丙申重阳皇太后赐臣荣禄”字样,显示为慈禧太后所赐。这些小银锭重量不大、价值不高,却是荣誉和身份的象征。

荣禄墓出土小银锭反映了清末丧葬习俗,富贵阶层仍随葬银锭,但并不注重数量多寡,仅具有象征意义。这些小银锭与金、玉等器物随葬,也应是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或是宫中的赏赐品。

 

根据首都博物馆唐宁文编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