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钱币研究 > 查看正文

“明刀”之辩

                                                                                   “明刀”之辩 

                                                                                      崔之础   

【摘要】中华古钱币文字的诠释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明刀”作为上古钱币币文至今仍无定论。“明刀”为燕国货币,主要有两种形式存在,一为类尖首刀刀型,一为圆形方孔钱,由于币文近似现代“明”字故俗称“明”刀,近年来多有异议。本文提出几种诠释之实例,以引发广泛关注和更多研究。

关键词:燕国  类尖首刀 方孔圆钱 明刀 易刀  

我国有不少古钱币币文识别至今仍无定论,把古钱币的发掘、发现和货币文字的诠释作为古钱币研究重要课题,已成为钱币研究者的共识。 春秋晚期至战国晚期燕国货币“明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类尖首刀型钱币,一为圆形方孔型钱币。明刀是刀币中数量最多一种,成百上千的出土,出土范围较广,随其研究币文诠释溯源和不同认知越发明了,撰文移飨同好。

一、明刀由来

刀币是由实用器具刀演变而来,小于实用器具但器型未变。明刀为春秋战国时期刀币出土数量最多的一种,型类似尖首刀,刃的外郭线比较明显,刀柄的纹饰线一般不入刀身,币面文字粗放,此币文從日從月象形“明”字,与甲骨文、金文 “明”字笔划结构一致。明清开始就有根据文字及别具特色称之明刀[1],明刀推测铸造于公元前361~前322年。明刀一般通长14厘米左右,刀首宽1.71.8厘米,重1322克不等,多在16克上下。明刀含铜(Cu)量35%~45%,含铅(Pb)量多达45%~58%,其他少量锡(Sn)少于3%,再依次为铁(Fe)和砷(As)。

金属含量和当时的制作工艺和铸造水平有关。早期明刀与中晚期明刀的文字及刀型略有不同,刀型由长到扁目形,弧度减小且直,刀柄和刀身有折,早期明刀为圆折,晚期为方折,见图1、图2。明刀另面有一符号,或单字,文字多为记数、记物、记状;单字如一、二、五、鱼、鸟、日、化、工、行、左、右、内、外等,词组往往以左、右、内、外开头分四个系列,如:左乙、左八、左下一、右丁、右上、右邑、内十、内同等。另有难解的符号标记多种。据有些研究者分析,背文可能系标明鼓铸炉次或记官定范序,见图3

由于币文文字确定为“明”,一种币文相同,青铜浇铸,重量2~3克的圆形方孔钱也被称为“明刀”,见图4、图5

明刀是燕国法定货币,在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中大量挖掘,随着出土量加大和研究的深入,对明刀币文解读引发了许多质疑。最有代表性的是解读为“易匕”和“召刀”圆形方孔钱。

一、  方孔圆钱明刀质疑

(一)   易刀

对于方孔圆形明字质疑由来已久,钱币收藏家郑家相、罗伯昭等依据《说文》“日月为易”,主张为“易”字[2]。其二,字从地域、字形、字意有燕国之意。其次疑问,方孔圆钱意何在?根据甲骨文另一个字应该读为“匕”。马海飞、汪庆正根据上海博物馆馆藏认可了这一看法,并于1988年出版巨著《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一卷先秦卷》,见图6、图7

图6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一卷先秦卷之易刀

图7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第一卷先秦卷之易刀易四

(二)召刀

方孔圆钱在春秋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晋阳邯郸都有出土,一度称之明刀的不同认知随之而来,认为方孔圆钱明刀既是赵国的钱币又是赵国的省文[3];从某金石字形上认识应该为“召”字视乎更加合理。古钱拍卖台湾福君网站更愿接受并喜欢称之召刀。见图8、图9和图10

 图8 福君拍卖公司纪录

(三)其他

除上述两种诠释,还有郭若愚先生主张释为“邑”[4];朱枫先生主张释为“莒”[5];等。

明刀的学术探讨和争议已经不是近年的事情了,有人学者归纳竟有十种注释译文。许多研究表明,虽然明刀之俗称已经被广泛接受,“其实也多觉未安”。实物终要有一名称冠之,许多学者撰文称之明刀心有不妥,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由于方孔圆钱对明字的否定,燕国类尖首刀也连带影响,认为应该更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上海钱币博物馆等在他们的著作和资料里,直接将类尖首刀“明刀”更名为“易刀”。见图11

对明刀的解读和研究虽然有近十种之多,但真正用于日常活动,如学术介绍、商业介绍的仅“易刀”和“召刀”。即便如此,也被认为币文与古文中的“易”“、召”根本不同,以此为据是靠不住的,这种解读有些商业性猎奇之嫌。

 图11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上海博物馆馆藏资料

三、结束语

燕国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流通的行用刀币,因铸量大、流通广,出土遍及河北、辽宁、内蒙、山东等十个省市,远至朝鲜、日本。仅燕下都河北易县一带,自1966年以来出土即不下30起,数以千万计。故明刀是刀币中最常见的一种,其量超乎方足布。然所见以方折刀为主,圆折刀则较少。笔者暂且也称明刀。关于这种刀币的传世品及出土、年代等相关问题已经有许多考古、金融和钱币学家先后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和对比工作,包括近代对明刀铸造材料成分分析,解决了许多研究者和钱币爱好者比较关心和难度比较大的问题。通过对出土地域的划分,为进一步探讨待解决问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先秦货币的发掘、发现和货币文字的诠释及冠名已经成为钱币研究重要课题,涉及到考古学、货币学、钱币学各个方面知识的积累、研究者孜孜不倦的坚守和华夏文化博大精深。相信通过努力,许多问题将会得到合理和正确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