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钱币文化 > 查看正文

桥足布

     战国前期魏国所铸,形制为平首,方肩或圆肩,双足以弧裆相连,看去若桥拱,故称“桥足布”,因钱文多有记重单位“釿”字,故又称“釿布”目前已发现有“安邑一釿”、“安邑二釿”、“禾(梁)一釿”、“京一釿”、“梁充釿百当寽”、“梁正币百当寽”等不同文字30多种,除正书的“安邑一釿”、“安邑二釿”有背文“安”外,余皆素背。其换算关系应为二釿布相当2枚一釿布或4枚半釿布。二釿布通长约6.5cm,重28g左右;一釿布通长约5.2cm,重14g左右;半釿布通长约4.2cm,重7g左右。

                       安邑二釿正面                                             安邑二釿背面

     元前424年,魏文侯继位,文侯称得上是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他任用法家始祖李悝为相,主持变法,实行社会变革,又用乐羊取中山,用西门豹治邺,用吴起守西河,使魏国一跃而成战国初期的头等强国。武侯在位时,魏又开始向南发展,取得了黄河以南郑、宋、楚大片土地;是时,魏已成为中原霸主。魏惠王九年(前362年),秦趁三晋关系破裂,韩、赵与魏战于浍水北岸之机,攻侵魏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大败魏军,俘获魏相公孙痤,夺取了庞城(今陕西韩城东南)。魏为避秦之锋芒,于魏惠王十年(前361年)将都城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往大梁(今河南开封)。

魏是列国诸侯中率先进行社会变革,废除世卿制,步入封建制的国家。由于注重依法治国,主张“尽地力之教”和实行“平籴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战国早中期魏国的主要通货是平首桥足布,这种布是由春秋时期的空首布演化而来,其币文纪地名兼纪值纪重,以“釿”为货币单位,有“二釿、一釿、半釿”三等币制,亦称“釿布”。其币值、大小、重量依次递减,正符合“子母相权”之定义,在商品交易过程中,更便于流通使用,是先秦货币制度上的一大进步。

       桥足布因铸造精良、足值厚重,一直受到藏家的追捧,较常见的如“安邑一釿”、“安邑二釿”等,目前市场价格在5000元左右,中档品种如“禾(梁)一釿”、“京一釿”等市场价格在2万元左右,还有一些稀见品种,如“垣釿”、“山阳”、“言半釿”等,为古钱名珍,殊不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