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上铸文字及符号历史已久,先秦时期货币已有在各种刀币上铸有的地名、唐代开元各种各样的背月、会昌开元的地名、再往后五代十国具有代表性的周元通宝、两宋时期的货币也都能看到文字符号铸造于钱体之上,有的是记值,有的是地名,还有的是炉记。
清朝光绪年宝源、宝泉两局铸有背“宇宙日列往来”六字千字文系列,宝津,宝河,宝直等铸钱局也均有文字、符号及炉记,其防伪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宝苏局目前发现的炉记有一二十种,《宝苏泉汇》中楷书系列记载发现的炉记有:光、江、平、廿(一说为共)、礻卢(待考)图1。文字均发现于满文面穿上地章阴刻文字,穿下发现的阴刻文字只有“一”,图2。因没有关于宝苏局炉记的任何资料记载,所以目前暂未找到这些文字炉记有何相关联的地方,其中“江”和“平”被认为“平江府”为苏州铸造,图3。此钱直径较大,整体砂性状态,极少见。笔者认为这些文字炉记可能是连接成一段词或者一句话。宝苏局还出现有:穿上阴星,穿下阴星,穿上下阴星,见图4-图6。光绪宝苏异书方头通背穿下“/”,图7。
图1光绪宝苏楷书背“江”母钱

图2光绪宝苏楷书背“一”

图3光绪宝苏楷书背“平”试样

图4光绪宝苏楷书背穿上阴刻星
图5光绪宝苏楷书背穿下阴刻星

图6光绪宝苏楷书背穿上下阴刻星试样

图7光绪宝苏异书方头通背穿下“/”
我国古钱币上铸文字及符号是钱币史上的一个创举,大多是一种计数符号,如同现在的数字。少数特别的品种,如阴月、卍字纹等,则可能是一种暗记。不过两者的作用是一样的,大致是分清炉别、班次,以厘清责任及防伪作用。
根据《南通钱币》2023年第一期张华文编撰